苍溪老兵英雄故事--淳伦德:一生应召赴征程

2025-07-18

640.jpg



    淳伦德,男,中共党员,生于1935年11月,苍溪县白驿镇人,1953年3月入伍,4月入朝,原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72师师直教导营后勤保障部战士。

    1950年,美军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,悍然越过“三八线”,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,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,将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。在此危急关头,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赴朝作战,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。1953年4月,不满18岁的淳伦德响应号召,离开家乡,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,奔赴远在2000多公里之外的朝鲜战场。

    对于这位尚未成年的小战士而言,心中只有一个淳朴而实在的念头:“只要国家需要,部队需要,当兵就不怕打仗!”

部队入朝后,淳伦德被编入24军72师师直教导营后勤保障部炊事班。当时条件异常艰苦,他们借住在老百姓家中。淳伦德回忆道:“每天要为100多人做饭,食材极其有限,粮食没有了就只能啃树皮充饥。”炊事班的战士并非仅仅负责后勤,同样要接受战场杀敌的基本技能训练。凭借出色的表现,淳伦德曾在部队中被评为“先进工作者”,并获得射击“优秀”等荣誉。

1953年7月停战后,淳伦德并未立即回国,而是积极投入到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伟大事业中。直到1957年,他才随部队回国抵达唐山,不久后退伍回到家乡。返乡后,他担任了民兵连长、治保主任的职务,勤勤恳恳地投身于农业生产。


bb.jpg


            为了增强国家的战略纵深和保障工业生产的持续性,国家启动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计划。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,襄渝铁路旨在加强内陆地区与三线地区的联系,确保在战争状态下工业和交通命脉的畅通。

      1968年,襄渝铁路正式开建,淳伦德再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国家建设,被调往襄渝铁路建设一线,这一去就是三年。

分享